查看原文
其他

毁三观!牛郎织女故事简直辣眼睛,还入选语文课本?!

小课侠 侠课说 2020-09-21

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
不用课长提醒,你早就已经被商家的各种”中国情人节“营销活动狂轰乱炸了一轮吧?
七夕节的传说,在文人墨客的笔下,还是挺美的:
《迢迢牵牛星》



《鹊桥仙》



七夕节,是不是该给孩子们讲讲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了呢?小的时候,没有几个孩子没听过祖辈讲这个故事吧?


事实上,这个经久不衰的民间故事也入选了刚刚投入使用的部编版语文课本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占了两篇课文的篇幅:


等等!
各位看官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吗?
上面划红框的部分写的是什么?
这难道不是大龄未婚男青年牛郎偷窥白富美织女洗澡,还偷了人家女孩的衣服,害得女孩回不了家,最后不得不嫁给猥琐男的桥段吗?
这个行为,放在当今的法治社会,完全是耍流氓行径,不仅要被群众暴打,还要抓进警察局的啊。
而故事发展到后面,织女居然就爱上了他,还帮他生了两个孩子!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王母娘娘扮演了一个棒打鸳鸯的狠角色:
说实话,换了我是王母娘娘,我也非把闺女关起来不可!
你想想,站在王母娘娘的角度,自己的女儿下凡洗了一次澡,7个都被一个男的看光了,其中一个还嫁给了这穷小子,还和他偷偷生了孩子。女儿被别人骗走了,哪个做爹娘的不生气?
部编版语文书里,这一课的课后思考题也很有意思:
牛郎和织女是怎么认识的?
不知道五年级的娃娃们会怎么回答和讨论呢?是啊!怎么认识的?牛郎受老牛的唆使,有预谋地偷窥女孩洗澡,偷盗女孩衣服认识的啊!不然你让语文老师怎么解释这个问题呢?
也许,只能用后面一题的说法来解释了:不可思议啊!

有人考证过,牛郎织女这个毁三观的桥段不止一次地出现在语文教科书里:比如,1962年的北京市初中语文课本:
图:北京市初级中学试用课本《语文》第2册,1962年


后来,有个中学生反映初中语文课本里《牛郎织女》一文说牛郎偷看女人洗澡,并用偷衣服的办法迫使织女嫁给他是流氓行为。第二年的课本就删除了这篇课文。


但是,1978年前后,语文教科书恢复了课文《牛郎织女》,“老牛唆使牛郎、趁织女洗澡时偷走衣裳”这一情节,又出现了。


图:1978年初中语文第三册(使用本)
这个版本用了20多年。2001年,新审定通过的人教版语文教科书第七册,终于删除了牛郎偷窥洗澡偷衣服的情节,改为牛郎去到树林,发现包括织女在内的众仙女在湖边嬉戏


图:2001年审定的初中语文第七册,删去了沐浴、偷衣服的情节


至此,牛郎算是短暂摆脱长达近百年的猥琐男形象。
万万没想到,2019年,这个猥琐男又回到了小学语文课本!
偷了人家的衣服,还进一步要挟逼婚,这已经不是变态那么简单了——
我们来数一数牛郎的数宗罪:
1、牛郎偷窥成年女性洗澡,侵犯个人隐私权;
2、未经允许顺走他人衣物,盗窃罪;
3、顺走衣服之后让织女非常难堪,被迫光着身子追赶牛郎,猥亵罪和侮辱妇女罪;
4、厚着脸皮要织女嫁给他,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
5、和织女结婚并育有两子,拐卖妇女罪和非法拘禁罪!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什么在今天,我们反而会觉得这件事情“美妙动人”、“浪漫非常”?这么狗血的故事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入选语文教科书?
是不是要和孩子聊聊:织女可能有严重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这件事呢……
不思考不会觉得这是一个问题。
一思考起来,这还真是一个问题。
各位看官,你怎么看?
祝七夕节快乐!


【热文推荐】华为翻烂了这部中小学必读经典!几乎把整本书注册成了商标!
孩子的专注力是被父母毁掉的!一个动作就能改善!
➣ 忍无可忍!周口婴儿事件惊天反转!再次欺骗侮辱全国人民!➣ 89岁屠呦呦再次震惊世界!孩子,这才是你要追的明星!➣ 万万没想到:飞机里这些地方比马桶脏1万倍!看完整个人都不好了!
主编:田妈,责任编辑:小石头版权声明:快微课综合整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